您的位置:黑龙江工程学院>> 文明校园创建>> 师德师风>>正文内容
不忘初心 勇毅笃行
——《大学物理》课程团队建设发展之路
  •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27日       来源:

理学院《大学物理》课程团队始建于2012年。十年来,团队始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教书育人使命,以课程建设为工作重心,发扬吃苦耐劳、昂扬向上、团结友爱和开拓进取的精神,潜心开展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先后建成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为学校课程建设争得了荣誉。课程团队先后获得省级教学竞赛一等奖2项,省级微课比赛三等奖1项,校级讲课比赛一等奖2项,校教学名师称号1人,校青年教学能手称号1人,校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校教学成果二等奖10余项。

?

坚定理想只为建好一门课

2012年,“慕课”(MOOC)这个新名词在国内刚刚兴起,慕课建设处于探索学习阶段。在姜伟带领下,《大学物理》课程率先启动慕课建设。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课程录制的一群“门外汉”,掌握录制和编辑技术成了最大难题。团队克服没有设备、没有场地、没有技术、没有经验的难题,凭借着一腔热情,一路高歌前行。团队完成了39个、共计407分钟的视频录制。他们的努力和奉献鲜有人知,不为利益、不为荣誉,只为实现最朴素的愿望——建好一门课。

2016年,团队通过不断学习和摸索,建立了“工程数理”微信公众号,进一步拓展课程建设的途径和渠道。团队重新编制和规范题库、教学课件等资源,上传题目474道,教学课件116个,每周推送图文消息1-2个,并将先前录制的39个教学视频上传作为辅助教学视频使用。课程上线“智慧树”平台后,公众号由辅助教学功能转变为教学服务功能,成为教学通知、教学资源、知识拓展推送的发布平台,同时对学生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成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

付出总会有收获。2017年,《大学物理》课程获学校首批在线课程建设立项支持。学校为团队联系了专业的课程制作平台,大大提高了课程制作的质量和效率。通过与“智慧树”在线教育平台合作,课程团队仅用一年时间,录制教学视频89个累计1047分钟,编制试题429道,教学课件89个。

随着在线课程的快速发展,课程团队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解更加深入。大家一致认为,只有将课程视频上线,才能真正做到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才能使“翻转课堂”成为现实。2018年3月,课程在“智慧树”在线教育平台上线,面向校内试运行;2018年9月,课程面向省内高校开放;2019年9月,课程进军东西部课程联盟,面向全国高校开放。随着课程上线运行,课程的影响力逐渐扩大,运行仅一年时间就被10所院校选用。2019年,《大学物理》课程被认定为“黑龙江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020年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课程团队在录课和开发平台过程中,积极推进具有学校应用型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大学物理》课程的辐射和引领下,《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不断改善教育教学方法、教学资源、信息化平台建设和学生学习体验,不断尝试提升实验课程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做实验MOOC的拓荒人。团队在建设《大学物理》慕课的同时,开始思考与探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慕课形式与结构。团队在分析和总结大量国内外慕课后,通过对实验项目进行分解,重塑课程形式以及呈现方式,初步确立《大学物理实验》慕课“线上+线下”的建设方向,形成了最初的混合式课程形态。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有显著区别,其慕课的拍摄更为碎片化。比如杨氏模量实验计划时长15分钟,需要分成实验原理、光杠杆原理、测量架、尺读望远镜、千分尺测量、测量操作六个模块,具体分为118个分镜头。这种“蒙太奇”式的拍摄方式过于复杂,拍摄制作周期和成本也高。但团队成员信心坚定,踏上了困难重重的课程建设之路。

在经费短缺的情况下,团队成员使用简单的拍摄设备,克服艰苦条件,终于完成了第一版18段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视频录制。2017年底,《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参加了学校第一批在线课程建设项目评审,表现出了独特的建设思维和可预见的推广价值。学校给予积极鼓励和充分肯定,课程建设获批为学校培育项目,从此进入建设快车道。

2018年底,第三版教学视频完成,正式上线“智慧树”东西部联盟,成为东三省第一门《大学物理实验》在线课程。功不枉使,2019年,《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获评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实现了学校省级一流课程“零”的突破。目前课程已运行5期,服务25所院校,稳居“智慧树”平台全国物理实验类课程榜首。

2019年,《核磁共振虚拟仿真实验》获评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该项目为学校唯一一项获评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再次为学校实现“零”的突破。

创新实验服务平台。2016年,建设了《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微信公众号。经过多年的建设,现已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信息发布、课程指导、实验演示的网络信息平台,累计用户超过6000人。

2017年微信小程序刚刚崭露头角,就引起了课程团队的关注,并探讨其应用于教学的可行性。2019年,通过大胆尝试、锐意创新,历经一年时间的开发,团队完成了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实验服务平台”,成为学校第一个集通讯、教学和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小程序,再次推进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在教学和管理上,逐渐实现了小程序内的实验预约、预习考核、签到、派位、电子报告等服务功能。

探索兴趣中的学与玩。团队通过对不同人群、不同需求的调查与分析,对已有课程资源进行改造,先后录制、改编教学视频35个,撰写文章45篇,不断丰富和完善《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微信公众号的作用。同时,为了适应学生兴趣偏好,用学生习惯的方式进行科学知识传播,作当代青年人的UP主,团队在B站设立大本营,自制vlog43个,视频播放量9.2万次,2次登上B站三升体育平台。疫情期间,通过直播形式带领学生“云游”实验室,除吸引本校学生外,还吸引了3万余校外学生和社会人士关注,学生们纷纷在公屏上打出一行行“骄傲”的弹幕。

2020年伊始,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大学物理》课程团队第一时间拿出“线上课程+虚拟仿真”的全线上实验教学方案,成为“停课不停学”的有效实施方法和管理方式。课程采用实验项目考核的异步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时间自主,有效避免了统一学习网络拥堵和时间冲突。全线上实验教学方案得到了多所高校认可,在“2020年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实验在线教学研讨会”上进行交流,得到了教指委的充分肯定。同时,团队成员还受邀参加了“2020年黑龙江省高等学校物理实验在线教学研讨会”,并在大会上作题为《全线上<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的报告。报告被教育部主办的《物理实验》杂志全文刊载,并向全国高校推荐。

2018年以来,团队集中参加线上课程思政学习培训二十余次,专题学习《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坚持进行集中教研,建设和完善思政教学设计,依托教学大纲建设完整的课程体系。2020年,《大学物理》课程被认定为“省级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

探索的道路永远没有终点。《大学物理》课程团队已经踏上新的征程,文科物理课程建设、VR实验室建设、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申报、新形态教材建设……一个个新的挑战摆在眼前。相信团队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开辟出全新而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