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牧业为生产方式的合作市仁多玛村,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瞄准“绿色视角”、踏出“生态窘境”,转观念、调结构,寻求保护生态、发展经济、富裕群众的“长短结合点”,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走出了一条生态和民生双赢的可持续之路。
支部引领,铸就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牧业之路”。仁多玛村共有草场30.1万亩,其中禁牧草场面积14.3万亩,草畜平衡面积15.8万亩,为打好“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发展牌”,村“两委”班子致力于草蓄平衡的攻略,牵头并组织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以及民间威望老人等商议制定并大力宣传《仁多玛村核畜减畜及环境保护村规民约》,特别是每年年底组织专人逐户核实牲畜数量,并理法兼施的制止个别群众的过度放牧行为。同时,村党支部将每周星期五制定为“环境卫生整治日”,动员并带领党员、群众共同参与。当前,惠及子孙后代的“生态牧业之路”已深深植根于群众内心。
支部引领,铸就可持续互动的“产业转型之路”。面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村党支部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依托当地优势资源,积极探索“支部+专业合作社+农牧户”的产业运行模式,鼓励并支持党员示范户和产业带头人领办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专注于发展集约化养殖繁育、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并为专业合作社协调审批建设用地,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还邀请技术专家开展指导设计和技术培训,走出一条“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带动、农牧民参与”的产业发展新路子。目前7个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出具规模,形成了犏雌牛繁育养殖、牦牛肉分割加工、乳制品加工等特色鲜明的产业格局,带动农牧民266户。可持续互动的“产业转型之路”加快了现代农牧业发展步伐,实现了创新农牧村基层党建与推动农牧村科学发展的互促共赢。
支部引领,铸就可持续增收的“劳务输转之路”。“专业合作社+农牧户”的产业发展模式解放了部分劳动力。村党支部又看到了劳务输转的优势,将劳务输转视为群众增收的“铁杆庄稼”,出面与落地仁多玛村的公司签订了劳务输转协议。协议规定诺乐公司在用工方面,除公司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外,其余工作人员要优先聘用仁多玛村群众,5年来仁多玛村党支部累计向公司输送劳动力110余名,创收1650于万元。劳务输转加技能培训让祖祖辈辈以放牧为生的牧民思想观念发生大转变,“靠天吃饭、靠山吃饭”的观念已成为过去式,牧民群众发掘自身优势主动转型、自我发展已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