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升体育平台

图片

您好!欢迎访问合作市人民政府网站!
甘南州政府

小康路上迈大步 山乡巨变正当时——甘南州有力有效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发布时间:2018-05-21 16:47:04 阅读次数:次

   这是一段写满“嬗变”的进程。嬗变的不仅仅是一个个目标,还有发展的成就、群众的生活。

  旧貌,正在飞快地变为新颜。甘南,这片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甘肃省西南部的热土,近年来正悄然发生让人意想不到的变化:危旧房变成了明亮的砖瓦房、泥泞村道被水泥路所取代;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农牧民合作社;医保、自来水、沼气……家家户户的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抱着这样的坚定信念,甘南州紧紧围绕到2020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总目标,不懈怠不犹豫,上山下乡抓脱贫,敢死拼命奔小康,苦干实干加油干,有力有效推进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从今年开始,把深入开展专项行动作为促进扶贫工作的有力抓手,利用三年时间强力推进,努力打造创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金字招牌”。
切实强化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责任体系
  逐级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形成了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四大班子齐抓共管、有关部门通力配合的组织领导体系。
  州委常委会、州政府常务会每季度听取一次脱贫攻坚专题汇报,专门研究部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点工作,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州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及时学习传达上级政策精神,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具体困难与问题,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有力推动了州委、州政府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根据脱贫攻坚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州上总体协调、各级领导包抓、部门协同指导、县市责任主体、乡镇全面落实、村户广泛参与、社会各界助推”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了各级联动、多轮驱动的聚合放大效应。
着眼实现标本兼治
探索创新扶贫新举措
  实践证明,凡是环境革命和生态文明小康村搞得好的地方,精准脱贫任务落实得就更好,“绣花式”扶贫效果就更加明显,返贫问题也解决得更加彻底。
  2015年以来,甘南州高倍聚焦“生态扶贫”主攻方向,综合运用宣传、组织、统战和经济、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团结带领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开展了“环境革命”,实现了4.5万平方公里草原“全域无垃圾”的预期目标,全面革新了甘南的整体形象和气质内涵。将贫困村户环境卫生整治设施设备购置、村级卫生员劳动报酬补助等纳入扶持范围,贫困乡村呈现出“乡村美丽整洁、道路通畅干净、环境赏心悦目”的新面貌。同时,州委、州政府立足州情、着眼未来,将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载体和农牧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实践,整合各类涉农政策、涉农项目、涉农资金,统筹美丽乡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乡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指标要求,制定了符合甘南藏区实际的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965356”标准,在2015年建设103个生态文明示范村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创新模式,计划在“十三五”期间投资150亿元,以自然村为单位建设15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重点实施“生态人居、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四大工程,着力在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保障上补齐短板,在产业培育发展、村容村貌整治上巩固提升。全州通过“环境革命”和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实现稳定脱贫9740户、4.14万人,占近3年脱贫总人口的48%。
坚持“三位一体”格局
全面凝聚攻坚合力
  坚持以解决深度贫困地区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以“7+2”脱贫工程和到村到户帮扶措施为抓手,以补短板、强弱项、提水平为突破口,努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工作格局,凝聚形成了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着力加强专项扶贫。2012年以来争取到位中央和省级专项扶贫资金26.35亿元(包括2018年第一批资金计划),紧盯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组织实施了种养业基地建设、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贫困村整体提升工程和光伏扶贫、电商扶贫、村集体经济试点等一大批到村到户项目,到村项目实现所有贫困村全覆盖,到户项目实现所有脱贫人口全覆盖。
  积极开展行业扶贫,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市场导向,按照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游则游的原则,将产业发展延伸到了拟脱贫的贫困户。制定下发了《甘南州劳务扶贫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劳务输转工作的统筹指导,每年开展劳动力培训1.4万人次左右。累计实施易地搬迁10527户,达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着力巩固提升“两基”成果,狠抓控辍保学长效机制建设,稳定提高了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和高中阶段入学率,全州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11%。建立健全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互联互通机制,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享受到了“一站式”即时结报服务。深入开展农牧村低保清理清查和动态调整工作,实现了农牧村低保制度与扶贫政策有效衔接,做到了应保尽保。同时,不断强化质量安全监管,严抓建设施工,切实提高了危房改造工作水平。全州农牧村饮水安全管理、监测机构和日常监管维护制度进一步健全。全力推进脱贫攻坚金融服务,重点创新推出了惠农贷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等针对农牧民群众的信贷产品,为农牧民脱贫致富提供了重要资金保障,有效解决了广大农牧民群众发展生产贷款难的问题。
  统筹推进社会扶贫。根据脱贫攻坚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面建立了领导干部联县包乡抓村制度,着力推进单位联村和干部包户工作,省州县乡共898个单位和2.02万干部参与帮扶,全州284个贫困村和34个建档立卡外深度贫困村驻村帮扶队和第一书记实现全覆盖。同时,甘南州统筹协调社会扶贫工作,主动加强与天津市及有关区县、中组部等中央定点扶贫单位的联系, 2012年以来,共计争取到位中央和省级帮扶单位援助项目资金15.4亿元。
完善落实“一户一策”
强化脱贫质量和抓手
  坚持把完善落实“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作为“绣花式”扶贫的重要抓手,作为衡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准,作为攻坚深度贫困堡垒的有力武器,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第一时间组织动员各级领导、部门单位和广大干部上山下乡、进村入户,使“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得以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层层靠实工作责任,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三升体育平台按照分级负责、逐级培训的原则,进一步制定落实计划,层层明确职责,压实工作责任,形成了工作合力。各级帮扶力量迅速到村到户开展工作,确保了“一户一策”工作有序推进。积极到户开展工作,经过严密安排部署和系统专题培训,各级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积极与县乡党委政府、帮扶村“两委”班子沟通配合,按照分批次、不断线的原则,深入贫困村蹲点开展工作,对贫困户、存在潜在返贫风险的脱贫户的情况进行了详细摸底、深入分析;因人因户制定措施,针对不同致贫原因,各级帮扶干部以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完善制定“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帮扶措施,切实做到了底数清、任务清、职责清、问题清、对策清、措施清。截至目前,已全面完成对未脱贫的12323户贫困户“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的制定完善工作,同时针对已脱贫但有潜在返贫因素的738户,制定了“一户一策”巩固提高计划。
深化“三变”改革
全力助推产业扶贫
  坚持立足资源禀赋,强化市场导向,把推动农牧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作为产业扶贫的主引擎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突破口,积极探索“项目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产业合作社走、合作社跟着龙头企业走、龙头企业跟着市场走”的扶贫方式,建立经营主体和贫困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让农牧民直接成为产业链、资金链、价值链的投资者和受益者,使产业发展真正惠及贫困户,实现村集体经济和贫困群众收入“双增长”。
  甘南州“三变”改革试点工作八县市同步进行,其中合作市、舟曲县被省上确定为州级试点。各县市按照“资源禀赋优、区位优势显、产业方向明、承载有主体、群众基础好、两委班子强”的原则精挑细选试点,共确定15个州级试点、40个县级试点。特别是舟曲县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在确定5个州级试点的基础上,确定了19个县级试点,并做到乡级试点全覆盖。目前,碌曲县尕秀村、临潭县庙花村的乡村旅游和临潭县业仁村西正开公司的蔬菜、药材种植及农产品加工已初见成效。
  州扶贫办主任杨学峰告诉记者,未来三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我们将按照中央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的总体要求,大力开展精细精确精微的“绣花式”扶贫,确保全州每年减少贫困人口1.5万人以上,2018年碌曲和玛曲两县脱贫“摘帽”,2019年迭部、夏河、卓尼三县脱贫“摘帽”,2020年临潭和舟曲两县脱贫“摘帽”。
  甘南州在干部群众的齐心努力下,正在发生着美丽的嬗变,迎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朝阳,踏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步伐,向着建设新甘南的方向,带着群众的期盼,一路向前。

上一篇:舟曲泥石流纪念馆与城关学校签订共建协议

下一篇:省建设厅包抓甘南州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对接协调会召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