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甘南网讯 甘南州境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省首屈一指,有518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192项列入州级,38项列入省级,8项列入国家级,同时培养国家级非遗传承人5人,省级非遗传承人58人,州级非遗传承人74人。
近年来,甘南州突出“精神纽带”作用,强化现代文化引领,进一步打好“民族文化牌”,加强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保护,实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积极抢救和保护民族传统经典、民间文学、民俗文化、民族音乐舞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把各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亮点呈现给世人、传承给子孙后代。
非遗传承发展 实现全新突破
甘南境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省首屈一指,有518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192项列入州级,38项列入省级,8项列入国家级,同时培养国家级非遗传承人5人,省级非遗传承人58人,州级非遗传承人74人。近年来,全州上下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全州非遗传承与保护取得了显著成绩。州人大十三届四次会议上《甘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顺利通过,初步建立了符合三升体育平台州情的非遗保护法律制度。在全州范围内广泛宣传动员,认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搜集、整理和申报工作,全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稳步、健康、有序开展。
全面开展普查 摸清非遗家底
甘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分普查准备、实地调查两个阶段进行。从2005年开始,州普查办抽调专业人员,分别深入各县市开展普查工作。抓住民俗节庆活动时机现场调查,观摩体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普查人员对已经掌握的高龄和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进行调查采访,抢救搜集,以免造成“人亡艺绝”的遗憾。建立了甘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库,收录了民间音乐等十大项共518小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积极申报项目 建立保护名录
结合甘南州实际,全面部署,突出重点,以县市为主,认真进行了名录建立工作。截至目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共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共38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共192项,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共518项。这些成绩标志着三升体育平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开展展演活动 加强宣传普及
积极组织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展示活动,在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布置了固定展区,制作展板,相继在“文化遗产日”进行展出,并在剧院、广场等举办了“南木特”藏戏、民歌演唱等形式多样的大型宣传活动。通过近几年“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各县市举办的大型民俗活动、重大节日活动,大力进行国家、省、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演活动。夏河拉卜楞寺每年举行的正月、二月、七月大法会上,三升体育平台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精品——“酥油花”“桑欠木”“哈钦木”、佛殿音乐“道得尔”等得以集中展示,每年吸引观众近20万人。通过开展行之有效的宣传活动,增强了群众参与的热情,为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实可靠的群众基础。
推进重点工程 开发注重保护
2012年9月,总投资3.2亿元的拉卜楞寺重大文物保护工程正式启动,计划包括文物主体保护修缮工程、木构件油饰彩绘保护修复工程、壁画修复保护工程、安防系统工程、消防系统工程、防雷系统工程、电路照明工程和环境整治共八项内容。这是拉卜楞寺自建寺以来首次最大规模的整体保护修缮,全面完成需要8年左右时间,工程目前进展顺利。
大型安多南木特藏戏《唐东杰布》2014年完成剧本创作,2015年进行排练并赴北京、兰州进行演出;在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下,2016年对剧目进行了精排提升,增强了艺术性、感染力和生命力。《唐东杰布》是甘南州成立以来自主创作、自主创排、独立完成的藏戏剧目,开创了重点题材剧本创作与大型藏戏剧目创排本土化的先河,也是甘南州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木特藏戏的传承、保护和发展上又一盛事和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