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临潭县城关镇杨家桥村70岁的王临安老两口,每人每月能领到100多块钱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金,老人时常感叹,“我老了还赶上这样的好政策,真是感谢党,感谢政府。”
人居环境日益改善
“前几年,年轻人拼命要离开家到外面去发展,这两年,好多人又回来了,还开办了自己的农家乐。”冶力关镇关街村村民姚汉忠的一句话,道出了临潭县近几年来乡村生活的巨变。以往是“落后”“脏乱差”代名词的农村,如今已成为城镇市民的向往之地。
去年以来,临潭县设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71个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852项。并对每个小康村建设进行了农牧村住房风貌改造、“三改”及标准化公厕、通自然村公路、巷道硬化及排水、村民文化活动广场、村级幼儿园,自然村消防点、防洪设施,自然村绿化、亮化、垃圾处理、场墙改造、农牧村“互联网+”建设以及农牧民技能培训、产业扶持发展等15个方面,20项建设内容。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一幢幢农家住宅干净整洁,一条条水泥马路平坦通畅,一处处休闲广场花团锦簇,一排排青砖灰瓦的民居格外抢眼,一张张笑脸荡漾着幸福欢畅……临潭县广大干部群众正用勤劳的双手,让城乡旧貌换新颜。
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开展以来,临潭县以城区、乡镇村组、景区景点、公路沿线、河道水域为整治工作重点,以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五化”工程为抓手,通过全县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使城乡环境卫生得到了极大改善。购买给排水、污水井圈盖200多套;改造地下管网2000米;粉刷建筑物立面5万平方米;更换城区主要街道商铺门头牌匾900多块;购置安装路灯190盏,并对西进街、金花路迁移路灯64盏;更换灯管161个、电缆360余米,矫正歪斜路灯杆60多处,确保主街道亮化率达到100%,亮灯率达到99%以上,安装城区临街建筑轮廓灯22500米,春节期间对城区路灯悬挂灯笼530套,对城区30多幢商业、住宅楼实施了立体亮化;集中清理城区“牛皮癣”小广告等6万多张(处);安装完成北环路、西大街、东环路草坪护栏7300多米,花箱20多个;对城区30多条主巷道进行了硬化,修复城区破损路面3000多平方米;对城区主要路段和节点(补)栽行道树1600棵;完成污水处理厂钢屋架工程、临潭文化时代广场建设项目;新增城区城市管理员20人,聘请环境卫生社会监督员10人;购置人力垃圾车100辆;购买换新垃圾箱350多个;租赁铲车、挖掘机等大型机械设备110台次,出动人员960人次,清理干戈河内各类垃圾约4万多吨;在城区主要路段和文化墙设置大型宣传牌200多块,并结合城区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整治将东环路打造成文化长廊。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政府帮我家做了新大门,加固了围墙,用预制块对院子进行了硬化,修建了水冲式厕所。改造后房子更加牢固,面貌焕然一新,我们住着心情也特别好。”谈起现在的房子,老大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近年来,临潭县棚户改造工作全面推进,农牧村住房风貌特色化改造6664户,农牧村住房节能改造4055户;改圈改厕4273户;新建公厕93座,已全部开工建设;主干道硬化307424平方米;新建自然村停车场5处;巷道硬化364242平方米;铺设人行道渗水砖97070平米;新建排水渠113562米、蓄水池37座、水源保护地3处;新建防洪河堤71566米;新建及维修加固便民桥70座,新建拦水坝、拦砂坎2316米,安装河堤护栏8430米;累计种植云杉、速生柳、经济果木等苗木67040株,种植花草21000平米;新建畜禽粪便堆放点11处;安置太阳能路灯3220盏;新建垃圾填埋场36处,垃圾集中收集点132处,购置垃圾箱1311个,垃圾清运车、手推车256辆;新建村级消防点71处,建设消防水池71座,配套消防泵、灭火器等设备。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听着孩子们唱着清脆动听的童谣,看着他们稚气可爱的脸庞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使整个古战乡九日卡村幼儿园充满了勃勃朝气。临潭县各村校在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同时,师资力量、硬件设施均有所提升,乡村的孩子们也在更优质更美好的环境中学习。
新建村级幼儿园10所;新建文化广场57处63986平方米,安装建设器材70套;新建及维修文化舞台18处2160平方米;配建篮球场24处9600平方米;新建村庄标识牌、宣传栏150面,文化墙5750平方米,新建防腐栈道1200米,古城墙维修600米;开展农牧民实用技能培训6664人次;新建、升级TD-LTE/TD-SCDMA网络基站60处,建设有限宽带点位5800户;新建游客接待中心3处面积347.4平方米,游客停车场3处面积2750平方米;发展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社110户,扶持牧林家乐22家;新建规模养殖园区2处;推广藏中药材种植、高原夏菜、葵花、油菜经济作物1500亩;发展电子商务平台31处,配置办公设备31套。
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赢得民心更强大。临潭县委县政府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坚持不懈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农牧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让群众过上更加富裕幸福美满的生活,确保2020年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