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升体育平台

图片

政 策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网站年度工作报表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依申请公开

乡镇街道部门单位

重点领域公开

合作市2025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一季度,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州、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密围绕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以赴强产业、抓项目、优服务,着力抓好一季度稳开局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效,全市经济运行在持续承压下实现了平稳起步。

一、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情况及特点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季度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0255万元,同比增长4.1%,低于年度目标任务2.4个百分点,居全州第。其中: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5151万元,同比增长4.9%,低于年度目标任务0.9个百分点,居全州第;完成第二产业增加值52379万元,同比增长0.7%,年度目标任务6.3个百分点,居全州第;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132725万元,同比增长5.5%,低于年度目标任务1个百分点,居全州第

从三次产业比重、贡献率和拉动情况来看,今年一季度,第一产业占GDP比重2.7%,对GDP的贡献率为3.7%,拉动经济增长0.1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GDP比重27.5%,对GDP的贡献率4.5%,拉动经济增长0.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比重69.8%,对GDP的贡献率为91.8%,拉动经济增长3.7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贡献率和拉动点数据表明,第一产业发展相对稳定,第二产业增速走低,未发挥出应有的贡献和拉动作用,第三产业支撑有力,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一)农牧业生产平稳有序。一季度,全市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5151万元,同比增长4.9%。种植业:全市共种植蔬菜53.7亩,产量8.95吨;瓜果57.25亩,产量2.6吨。畜牧业:一季度,季末牛存栏80221,同比下降0.74%,出栏1949头,同比增长4.31%;羊存栏185308只,同比增长1.92%,出栏23691只,同比增长6.31%;猪存栏9710头,同比下降1.94%,出栏4149头,同比下降3.62%;鸡存栏1294只,同比增长7.51%,出栏200只,同比增长3.17%。禽蛋产量57.88吨,增长7.38%,牛奶产量473吨,增长0.65%。

(二)工业生产低位运行。一季度,全市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38581万元,同比增长1.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8%,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下降10.4%。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同比下降0.9%,制造业同比增长2.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下降0.4%。

(三)固定资产投资形式向好。一季度,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0669万元,同比增长9.6%。全市共有在库统计投资项目41个,其中500-5000万元投资项目26个,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15个,库存投资额20亿元。

(四)消费市场回暖缓慢。一季度,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057万元,同比增长2.4%。从分行业零售额来看,批零住餐四大行业零售额呈“两增两减”态势:一季度,实现批发业零售额2321万元,同比增长15.66%,增速亮眼;实现餐饮业零售额14689万元,同比增长16.15%,成为消费增长“引擎”;实现零售业零售额23107万元,同比下降5.22%,整体承压;实现住宿业零售额940万元,同比下降11.25%,行业整体低迷。

(五)财政收支平稳有序。一季度,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408万元,同比增长5.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6709万元,同比增长15.3%。

(六)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一季度,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73元,增长6.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0元,增长7.1%。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全市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平稳,但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不减,经济在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传统产业结构不优,新动能发展成长不快,经济发展潜力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全市经济企稳向好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经济稳增长基础还需进一步夯实。

(一)经济回升根基不够稳固。尽管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经济回升动力仍显不足,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工业方面,受市场需求不足、原材料价格上涨、物流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部分企业开工不足,产能利用率较低(如华羚、巴盟建材等传统制造业企业订单减少,生产设备闲置,库存积压较大)。服务业方面,受消费信心不足等因素影响,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行业恢复缓慢。

(二)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全市产业结构仍以传统产业为主,新兴产业发展滞后,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工业方面,传统产业多处于产业链低端,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产业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力弱,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还为空白。服务业方面,传统服务业占比较高,限上服务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金融、物流、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压力较大。一是传统产业承压明显。早子沟、辰州两家金矿企业受国际金价波动及价格指数因素影响,产值分别增长40.7%、46.7%,但由于国家局对黄金价格指数进行上调,导致增加值分别减少1.14亿元、0.21亿元,增加值增速缩减到6.4%和11.2%,对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大幅减小。3家水泥制品行业受基建项目开工迟的影响,仅通过错峰生产调节库存积压较大二是制造业结构矛盾突出乳制品行业分化明显,燎原乳业通过电商直播带货等多种形式拓展销售渠道,实现产值增长37.1%,但华羚公司销售模式不优、销路不宽等因素影响,订单减少、产品同质化严重、出口渠道收缩导致产值下降52.9%,增加值下降56.5%

消费市场活力不足发展滞缓。一是四大行业发展低迷。从销售额来看,一季度全市批零住餐四大行业销售额增速分别为3.5%、4.2%、4.8%、5.3%,占比最大的批发零售行业发展低迷,对消费市场的拉动作用不明显。二是缺乏新的消费增长点。传统消费模式逐渐饱和,而新的消费热点尚未形成规模。当前,网络直播和电商平台对传统零售业造成了巨大冲击,但我市在电商、数字消费等新兴领域的发展还较为滞后,未能及时抓住新的消费趋势,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

三、下阶段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一)全力以赴稳定经济增长。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和全经济运行态势,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监测预警,对主要经济指标进行分析研判,制定针对性措施。强化政策协同,加大对稳增长政策的落实力度,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加强财政金融、产业等扶持政策的协同配合,积极争取上级政策的倾斜支持形成政策合力,为全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鼓励传统制造业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引进先进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加大对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议设立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项目建设同时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大力发展金融、物流、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撑能力。加快发展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三)强基创新推动工业产业高效发展。一是实施传统产业焕新工程着力推动金矿企业建设绿色矿山,争取省级技改专项资金支持积极组织水泥企业对接重点工程,建立"项目库-建材清单"直供机制。二是强化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设立乳制品产业升级基金,支持企业研制开发功能性乳品;打造我市藏中药加工产业基地,争取纳入省重点扶持产业。三是完善要素保障体系建立应急转贷资金池,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推动电力企业与大数据中心对接,探索清洁能源消纳新场景。

(四)多管齐下激发消费市场潜在活力。一是激发消费活力。各主管行业部门要深入调研走访重点企业,鼓励扶持限上重点商贸企业做大做强,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用活用足各项惠企政策,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的小微、民营企业上限入库,为限上商贸消费注入新活力。二是扩大新型消费。要创新时尚、健康、体育消费等新型消费场景,联动大型商超、餐饮企业和文化场所开展直播促销、节日促销、主题促销活动,推动商旅文体深度融合,满足高品质多元化消费需求。三是持续提振消费。推行“政府补贴、企业让利、百姓受益”的消费券发放模式,加大对“食住行游购娱”等全面覆盖消费券的发放,打通居民“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的痛点和堵点,催化我市本土消费焕发新的活力。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