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合作市。这里不仅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更是一座正在用心用情书写“养老答卷”的温暖之城。 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如何让老年人尤其是农牧区老人安享晚年,成为合作市着力破解的民生课题。近年来,合作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为目标,系统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高原实际、具有合作特色的养老之路。 截至目前,合作市已建成养老机构2家,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个,村级互助养老点1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7个,初步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实现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
走进合作市伊合昂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温馨和谐的画面:活动室内,几位老人正专注地对弈,棋局间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阅览区里,有人静心阅读,有人轻声交流;康复训练区,老人们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适度锻炼,脸上洋溢着满足与安宁。“这里就像我们的第二个家,吃得香、房子暖和,还有人陪着聊天、锻炼,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正在中心休养的老人何生旭欣慰地说。 这一切,得益于合作市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打出的一系列“组合拳”。 在设施建设上,合作市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累计投入近672.8万元,新建和改造提升了一批养老服务机构。改造提升乡镇敬老院1所,建成村级互助养老点1个,配备无障碍设施、康复器材、文化娱乐设备等,极大改善了老年人的生活环境。 在服务模式上,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力量参与”机制,为特困、高龄、失能等老年人提供上门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累计为400余名困难老年人建立“四个一”服务档案,开展上门服务超过6.7万人次。同时,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完成适老化改造180余户,安装助老设备,切实提升了居家养老的安全性与便利性。 在智慧养老上,探索搭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为独居、高龄老人配备智能手环等终端,实现紧急情况实时响应、健康数据动态监测。积极打造老年助餐服务暖心工程,在全市设置6个社区集中供餐点,并在佐盖曼玛镇美武村互助幸福院同步开展助餐服务。面向分散特困供养人员,以及低保、低收入、失能、失智等家庭老年人,提供普惠型折扣餐,切实解决困难老年人“吃饭难”问题。今年以来,累计提供助餐服务9780人次,其中送餐到户1306人次。
在人文关怀方面,合作市坚持“硬件”与“软件”并重,在持续加大投入的同时,更注重服务内涵与文化滋养的深度融合。依托藏族传统文化资源,常态化开展藏戏表演、唐卡绘画、民歌传唱等特色文化活动,并结合春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及“敬老月”组织开展走访慰问与文艺展演,不断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通过广泛开展“孝亲模范”“好婆婆”等典型推举,弘扬孝亲敬老的文明风尚,积极营造全社会尊老、爱老、助老的浓厚氛围。 在机制保障上,合作市成立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合作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等政策文件,明确部门职责,强化资金保障,健全监管机制,推动养老服务从“有”到“优”转变。同时,加强养老护理员培训,通过技能大赛、岗位练兵等方式提升专业水平,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如果说设施完善、服务精准是合作市养老工作的“形”,那么文化浸润、情感陪伴则是其“魂”。在这里,养老不再是简单的“照顾”,而是有温度、有尊严的“陪伴”,是真正让老年人从“养老”走向“享老”的生动实践。合作市将继续聚焦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需求,持续优化服务供给,深化医养结合,推动智慧养老,打造更具高原特色、更富人文关怀的养老服务模式,让每一位老人在“青藏之窗·雪域羚城”这片热土上,都能安享幸福晚年。 |
| 【关闭窗口】 |